10月12日,学校受邀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简称“华师一附中”)主办的“大中衔接课程建设论坛”。论坛以“深化大中衔接课程建设,共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为主题,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所有在汉部属高校和两所在汉省属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学科专家,与中学教育工作者共商大中衔接课程建设新方向。学校本科生院招生工作相关负责人参会,服装学院王妮副教授作为高校代表发言。
论坛围绕课程体系衔接、人才培养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交流环节中,王妮以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开篇,介绍武汉纺织大学“荆楚纺织非遗传统印染”通识课的建设实践,该课程积极响应教育部“将非遗传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部署,是探索非遗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

作为教育部非遗主题案例首席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传播专家,王妮深耕纺织非遗印染领域十余年。她提到,走进华师一附中课堂,通过穿针引线、刮灰显花、靛蓝染色等实践,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古法技艺,学生亲手将白布制成印满青绿山水的围巾,在动手过程中培育了文化自信。同时,王妮谈到在“守正”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中华蓝”AI植物染产业生态链,探索“非遗+AI”融合路径,形成三大核心技术——AI赋能非遗印染图案设计与虚拟试衣技术、非水基液体石蜡介质染色技术、AI赋能非遗扎染机器人生产线技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王妮表示,未来将以“纺大蓝”研究为核心,推动“荆楚蓝”向“中华蓝”升级,构建覆盖小初高至大学的非遗科普体系,通过产学研协同助力非遗印染走向世界。其汇报紧密结合中学需求、学科特色突出,引发在场嘉宾的热烈讨论。

最后,华师一附中党委书记杨国红、校长徐惠为武汉纺织大学颁发“大中衔接课程建设特别贡献奖”。学校本科生院招生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与华师一附中的合作,持续优化大中衔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共建、研学实践等形式,为培养具有学科兴趣与创新潜力的优秀学子提供“纺大方案”。